改变世界,这句话之前总是听企业家在发布会上说,听多了就像是「狼来了」的故事,他们的产品是发布了,但是世界没有任何改变,除了顾客银行户头上的数字。
世界真正发生改变的时候,会是在今天这个平淡的四月早晨,我一觉睡起来发现川普开始对全球征关税。真正有能力改变世界的是政治家,围着世界绕圈圈,心心念念从哪里下一扳手的还是政治家。在上个世纪,他们发动了两场世界大战,葬送了几千万人口,为的就是移动一下国境的界桩。
这一次的理由又是什么?哪里才会是尽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答案。我只知道一件事,这个世界并非是我先前感觉中那样稳定坚固。它像是海浪一样不断起伏汹涌,只是一次起伏之间的时间太长,一个普通人的寿命全程和这段时间相比实在是太过短暂。
于是,在世界发生浪涌的时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起飞,而且会向上,继续向上,无尽的金色的日子。在一浪过去,下一浪尚未到来的时候,人的感觉则像是永恒的平静幸福,世界会那么风平浪静地持续继续运转下去,一切人和事各安其位,甚至感觉自己已经洞察了世界的本质就是如此。然后现在这一刻到来,大浪扑面而来,把一切砸向海床。
我肯定不是第一个有如此感受的人,更多人都曾经说过类似的话,过去的几十年前,大家只是幸运地处在了全球风平浪静的好时光。它不是从来如此,未来也未必延续。转瞬之间,一切都可能改变,世界会变得极度陌生,每个人都不得不去学习如何在变化后的世界里生活。以及更为重要的一件事:改换自己面对世界时候的心态。
预言家说归说,人们听归听,多少有些不以为然。所以,当所有变化的征兆前后出现时,人们安慰自己说,那是暂时的,那是偶然的,一切很快都会回归正轨。但是很快,人们就得在水底吐着泡泡说这些话了。
所以,如果这个世界就是浪催的,靠不断的浪涌自我更新,那么就不应该有「世界就是如此,并且将一直如此」的想法。两次浪涌之间的风平浪静期可能也有个几十年,在这期间的一切营建都基于世界不变的假设,但那只是个假设而已。如果假设不成立呢?如果远处海面的一抹白线来到近前,却发现是海啸形成的水墙呢?
没有人拥有关于未来的确定答案,每个人都在猜测。这里没有多少关于事实的部分,更多的是内心感受。基于某种对于世界的特定看法或者假设,做出某些预测,那么,当世界的发展变化和预测相吻合,证明假设可能正确的时候,无论大风大浪还是风平浪静,人都会感觉安定快乐一些。如果预测想法,那么人要么觉得面对世界时很挫败,要么觉得世界无法理喻,总在针对自己,否定自己,对抗自己,因此不会觉得快乐。
那么我现在选择相信这个世界就是由浪构成,有时候大浪有利于自己,有时候大浪不利于自己,但是这世界总归是要起浪的,浪头来取个人决定不了,也改变不了。根据这样的想法,我个人倒是因此而觉得很释然。因为个人感受到的社会压力,诸如营建的压力、成就的压力、争上游的压力,都基于风平浪静的假设。在美好宁静的小世界里,大家要三十而立,要成家立业,要出人头地,要力争上游。如果不是呢?
如果这个世界总是会有人拿着扳手前来,总是会过段时间就搅得天翻地覆,这些小游戏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在阳台上种一小盆花反而要更重要一些,就像是我的小舢板上的压舱物,茫茫海面上的一处小风景。也就是说,我的个人感受要更为重要一些。人的寿数不能和波浪的波长比,赶上波峰还是波谷全都是运气,所以不能寄望于自己总身处波峰,也不能幻想可以逃脱谷底。
在人有限的一生中,身处一个复杂多变、无有定数的世界里,最重要的是生命本身,它经历多少,感受多少,是否因此而变得丰富充盈起来?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样的一生就值得过活。赢多少输多少则不是,那不真的属于自己,一次浪涌的起伏而已,立地可成,但是又转眼成空。
这种感觉很是奇妙。每个人每天之中都有无数细小的烦恼,也有许多自认为的惊天烦恼。然而,在真正的大浪袭来之时,当海水从天而降让一切大大小小的烦恼都显得无足轻重时,人反而突然得到了内心的清凉。
在这个平淡无奇的四月上午,我想起了自己很久之前写过的一段话:
「就像你在旷野里遇见暴雨,跑还是躲都没用,那就淋着,顺手搓搓泥,权当是洗澡。想着这样的事情,过去之后怕未必还能遇见,就搓得更起劲了。然而这时候开始打雷,你是周围唯一的凸出物,所以你只能俯身趴在泥浆里。泥浆灌满你一身的瞬间,你突然觉得解脱,内心竟然快乐了起来」。
请浪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