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段乌克兰士兵生命最后一刻的视频,让我很受触动。他在近战中遭到一名俄罗斯士兵重创,先是枪击,而后是肉搏中刀,最后无力回天只能等死。
这名乌克兰士兵在临死前依次呼叫自己的战友,呼唤自己的母亲,然后恳求对手再给自己一点时间,好让自己平静地死去。最后,他赞美了对手的勇气和战力,祝贺对方的胜利。看他在血泊中挣扎,俄罗斯士兵用一颗手榴弹结束了他的痛苦。
在这种极端残酷的状况下,战场上却出现了一种古怪的温情,两个想要置对方于死地的武士,在胜负已分的之后却体现出了武士之间的尊重。那一刻两个人不像是死敌,倒有点像是惺惺相惜的朋友。当然,在今天小朋友的眼中,这大概又算是一种「老登」情感吧?
我个人倒是能够理解这种情感,因为我从小在军营长大,我理解武士们的想法。作为古代的武士,现代的军人,都以勇武作为最高追求。作次好战,死个好死,像一个男人那样去战斗,像个勇士那样死去。因为秉承这样的理念,所以要赞美一切勇武的行为,赞美任何展示了力量、技巧和勇气的武士。哪怕自己是这种战斗行为的牺牲品,要用自己的性命证明对方的勇武,也要不吝赞美敌手,以此支持自己的理念。
同样的,国境并不真实存在,那只是地理上一条概念的线。军人为了那根线而彼此厮杀,付出性命,是因为他们相信那根线,相信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政治家在地图上轻而易举地涂抹删改移动边境线,前线上就会有无数血肉之躯前仆后继。这件事很荒谬,但是人类历史上类似的事情从来没有停止过。士兵是真相信自己有所捍卫,有所保卫,对人民履行了自己的义务。
所以,尽管我个人并不赞成人和人之间的杀戮,也不赞同使用战争来解决争端,但我认为这种血腥和残酷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教育。教育所有能看到的人一件事:为了支持理念,就要付出代价。也提醒所有能看到人一件事:理念的背后一定有代价,没有支付代价的理念什么都不是。
为什么我在听到他人说「我想要」、「我认为」的时候会陷入暴躁?因为许多这么说的人,他们宣称某种正确,主张某种权利的同时,并不打算为此支付任何代价。事实上,他们一边那么说着,一边指望他人去支付代价,自己好坐享其成。他们自己做了什么呢?他们说了正确的话。
武士相信勇武,于是可以接受自己死在更勇武的敌人手下。那么对于我来说,我就可以相信他,相信他真的看重勇武这件事。一个人自称武士,但是张嘴说的是「你们怎么不上啊」,或者「大家都来听听我分析勇武」,那么对于我来说,他嘴里没有一个字可信,无论这张嘴是在说伟大理念、个人梦想、审美品味还是一张饼。
你说「我想谈个恋爱」,这里还差了半句,差半句「哪怕和以前一样心碎」。你说「我想辞职创业」,这里依然差了半句,差半句「我准备好一败涂地,从零开始再去打工」。你说「我反对电梯里抽烟」,这里仍然差了半句,差半句「为此我遭到殴打,要进派出所做笔录也可以接受」。一开始哪怕是说说而已,但是已经先表明愿意为此支付代价,这样听起来也觉得可信一些,让人能够听得下去。
很多人都会说:世界应该是这样的才对、生活应该是这样的才对。但是从不考虑为了得到这个「对」,之后要为此付出什么,更不用说考虑自己是那个买单的人。于是,这些「对」,那些「好」就变得轻飘飘的,毫无力量,也毫无可能。这是因为在最一开始,就没想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那个乌克兰士兵在濒临死亡时,先呼唤战友的名字---人需要支持;然后呼唤母亲---人需要爱和陪伴。最后呼唤他的敌人,因为到了这时候真相才终于显现出来:人要的支持经常等不到,人要的爱和陪伴也可能缺席,始终陪伴你的却是你的敌人,最后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你的也是你的敌人。原因是你们都为自己的理念而付出,彼此在血泊中达成了最深沉的理解,都得到和印证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而除此之外的所有人,都只是旁观者。很讽刺的一幕,不是么?而这件事情本身,徒然耗费了一条生命之后其实一无所得,奖励仅只是活着而已,自己的一部分却随着敌手的死亡而一并死去,很悲凉的一幕,不是么?
现在再回头来看世间的很多人很多事,是不是觉得一切都轻飘飘的?人们只是在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