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7

似你这般焦虑不已的父母亲


就我自己的观察,周围那些为人父母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不焦虑​孩子的。焦虑健康,焦虑成绩,焦虑就业,焦虑心理,焦虑恋爱婚姻......我又不好说什么,说了就是「你不懂」,说多了就是「你凭什么​」。
但我我懂一点人,我也懂一点观察生活,碰巧情商也不算高,所以​总可以口无遮拦。
不谈孩子教育,不谈孩子健康,不谈孩子培养,谈家长总是可以的吧?那么,以下的话虽然出自我的本意,但是考虑到其中情商含量极低,所以请酌量口服,同时密切注意观察自身血压心跳​:
就我所见,大部分家长都是一般般的家长。特别聪明,特别好看,特别稳定的家长其实很少,用一句话总结来说,那就是都是​班上的普通同学。​然后普通同学也有学上,也有工作,也谈了恋爱,也结婚生子,也这么一路走到了今天。
那为什么不焦虑一下自己呢?或者说,为什么不焦虑一下曾经的自己呢?因为自己稀里糊涂也就走到了今天。那么,稀里糊涂走到今天​这件事情里,什么才是关键因素?​是自己父母曾经的焦虑么?是他们​给予的某种指导,某种教育,某种纠正么?​他们那时候一周工作六天,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所以,一般般的家长们当初就是那么​靠自己成长起来的,没长歪,也没长坏。
既然如此,是什么让今天的孩子突然无法​自然成长?世界突然到处都充满了致命的陷阱,一次失败就万劫不复的竞争?
因为这是父母对于世界的内心看法,用毫无情商的话来说,那就是面对一个日益无法预测的世界,内心充满焦虑和担忧的父母,不想自己去直接面对,于是就把这个想象出来的世界,尤其是这个世界的暗影投射在自己孩子身上,投射到他们的未来,​这样就可以为别人焦虑,而不是为自己焦虑,​于是可以自我感觉轻松一些。
这个做法我觉得不大公平,也不大客观,​且很有点浪费。
一个人活到我这个年岁,其实已经经历过很多事情,也​亲身体验过不同的时节。如果要说残酷的竞争,当初大学的录取比是从 200:1​慢慢降下来的。如果要说匮乏的生活,当初家家都经历过养鸡种菜凭票购买粮油的​艰难岁月。如果要说动荡的时代,当初所有人也都目睹或经历过不包分配、买断工龄、合同制改革、货币分房改革,连个救生圈都没有就已经​跳进了大海。
我记得在最艰难的时代里,变化最剧烈的时代里,有一句民间俗语曾经给我提供了极强的支撑:「别人能过,咱也能过」​。事实也是这样,并没有什么聪明人从天而降给出条秘密道路,也没有白衣骑士从远方而来伸出援手,都是一群人那么跌跌撞撞地「过」​着,最后也当真就过去了,一直过到今天。

所以,当我看到父母们焦虑「孩子将来该怎么办」时,我就觉得浪费,大家浪费了这种个人经历。这些经历没有转化之后交给孩子,也没有变成孩子「父母当初可以那么走过,那么现在我也可以,这是我们家族的传统​」一类的信心。

当然,也不排除​有的父母可以为孩子安排近乎于无限的资源。从教育到健康,从婚恋到事业,全部配置最好的资源,全部都一早安排​妥当。然后呢?这些东西可以确保孩子将来的​幸福人生吗?​没有人知道答案,倒是常见这个世界上比自己有钱有名有地位有前途的人过得很痛苦,​那为什么占据那么多资源之后人还是不开心呢?

这里我又想说一句情商为零的话​:在我看来,恰恰是因为个人努力加上时代助力,让父母们拥有了一定的能力和资源之后,终于获得了焦虑的权限。彻底没能力没资源,那么大概率是不会焦虑什么的,用张​纸巾盖着肚脐眼当被子睡觉的人要焦虑什么孩子的未来?拥有近乎无限能力和无限资源,同样是不会焦虑什么的,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世界如何运转有另外一套逻辑,在那套逻辑之下,那些焦虑的对象​本身就不构成问题。比如说​:孩子能不能顺利考上大学?

有点能力,有点资源最麻烦​,因为可以很奢靡地焦虑起来。似乎这点能力,这点资源可以做点什么改变,​但是感觉又不大够,或者不确信效果。完全不去做,心里又放不下,总​觉得可以做而没有做,可以做但没做对就会损失全世界一样。​那在这里我又想说一句情商为负数的话:

​别自我恭维好吗?​以大多数人的资源和能力根本改变不了什么。上不能改变自己父母买保健品,下不能改变宠物的散步路径,​中间不能改变伴侣或者是自己最小的一个生活习惯。怎么现在就觉得投入一点资源,动用一点能力,就能「培养」、「塑造」出一个「好孩子」​了?而且,就能​培养得刚刚好,在未来确定无疑拥有一席之地。你要真有那双慧眼,​有那种能力,怎么自己现在不就去跑马圈地呢?​让孩子直接未来做富二代岂不是更简单些?

就此打住吧,像这样任由情商持续下滑,我怕自己​会被所有人群放逐,只能去山里放羊。我也见过一些父母,他们​有一条很清晰的原则:人生首先是自己的人生,孩子说到底也是他人,他人有他人的人生。因此,他们不认为自己有什么「成功」要让孩子必须也继承,也不认为自己的人生有可能让孩子用类似的成长经历「克隆」一份,更不认为孩子必须要拥有某种人生才是正确的,才是恰当的,才能​获得满足。

至于说孩子在未来如果能过得好,他们会​很高兴,但是不会认为那是自己的功劳。在未来如果过得不怎么样,他们也会难过,但也就是能帮就帮,不至于​全量输血。如果过得一般般,他们同样能够接受,因为一般般就是过得去,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处于这种状态里。于是,他们也会因为孩子而烦恼,有时也会暴跳如雷,​但是他们较少受到焦虑的折磨。

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站在我的角度去分析,这种类型的父母和其他大部分父母最大的不同在于​一点:他们能够认知自我,知道自身的限度,并且控制自我的边界。所以,以他们的有限自我,不会膨胀到试图覆盖和控制未来的程度,也不会越界到产生克隆一个自己的镜像注入孩子内心​的野望​。同时,对于他们自身而言,因为清楚知道自身的限度,也不会为时代变化而感到多大的焦虑---因为那改变之力远远超过自身能力边界,​多想也无益,不如多考虑一下晚餐炒什么菜。

​这种心态,这种想法是可以让孩子感知到的,也是可以让孩子去模仿的,所以我猜他们的孩子没有遗传性焦虑​,更容易获得人生的幸福和满足,和资源多少能力高低没什么关系。​



------



2025-04-16

一个解决华硕显示器唤醒休眠失败的办法


我被一台二手华硕 ProArt PA32UCG显示器折磨了很久。
I had been tormented for a long time by a second-hand ASUS ProArt PA32UCG monitor.
它当然是一台很好的显示器,然而无论是它的前任主人还是我,都面临着相同的一个问题:只要它进入了休眠状态,就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它唤醒,唯一的办法是重启显示器。
It’s undoubtedly a great monitor, but both its previous owner and I ran into the same issue: once it entered sleep mode, there was simply no way to wake it up—except by restarting it.
我使用ChatGPT、Gemini、Grok 做了搜索和深度研究,它们根据自己的搜索结果都得出一致的结论:网上有很多起类似的报告,都是华硕显示器用户,区别在于他们的显示器是其它型号。它们建议我更换 HDMI 线,切换为 PD 连接或者使用雷电数据线,说是有用户报告可以碰巧解决这个问题。
I did some deep research using ChatGPT, Gemini, and Grok. Based on their search results, they all pointed to the same conclusion: many users had reported similar issues with ASUS monitors—albeit different models. The suggestions were fairly consistent: try swapping HDMI cables, switch to a PD connection, or use a Thunderbolt cable. Some users had reportedly solved the issue by pure chance this way.
于是我有一段很痛苦的时光,把 Mac 换成 PC,改变电源管理方案,不断更换不同的HDMI 线缆,升级最新固件,诸如此类。然而没有任何积极成果,AI 们认为,这很可能是因为某种设计缺陷,导致有一定几率的华硕显示器就是无法从休眠中唤醒,这纯粹是个运气问题,让我期待下一次的固件更新,也许届时这个问题会得到解决。
So began a frustrating period. I switched from Mac to PC, experimented with different power management settings, cycled through multiple HDMI cables, and updated to the latest firmware. Nothing worked. The AIs concluded that it was likely a design flaw—some ASUS monitors just can't be awakened from sleep. It was pure luck whether yours worked or not. The only hope? A future firmware update—maybe.
今天我非常偶然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事情是这样的:
Today, I stumbled upon an accidental fix. Here’s what happened:
我想尝试一下垂直鼠标,但是我又不想花太多钱,因为我不确信自己时候能习惯这种类型的鼠标。于是,我购买了一个非常便宜的有线垂直鼠标 Delux M 618XS 。鼠标到手,我懒得把线接到我的 Mac 电脑上去,于是我直接把鼠标连接到了 PA32UCG 的USB 接口。
I wanted to try using a vertical mouse, but didn’t want to spend too much since I wasn’t sure if I could get used to it. So, I picked up a super cheap wired vertical mouse—Delux M618XS. When it arrived, I didn’t even bother plugging it into my Mac. Instead, I connected it directly to the PA32UCG’s USB port.
奇迹就这样发生了:当 PA32UCG进入休眠之后,我动一下我的鼠标,随意按几下按键,然后 PA32UCG 居然就被成功唤醒了!我重复了很多次,终于确信可以通过这种连接方式,用鼠标直接唤醒显示器!当然,这个过程会略微有点长,可能要 10--15 秒钟,但这个等待是值得的。
Then—like magic—it happened. After the PA32UCG went to sleep, I moved the mouse a bit and clicked randomly... and it woke up! I repeated it several times and confirmed it: connecting the mouse directly to the monitor allows it to wake from sleep. It takes about 10–15 seconds, but it works—and that's a wait I can live with.
我猜想,直接连接到 PA32UCG 上的鼠标会发出信号,而这种信号的确能被显示器接收并且识别,可能这种信号的优先级要比电脑通过 HDMI 线路传来的信号更高。无论如何,让我头疼许久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虽然我还没有尝试,也许,有线键盘也可以用类似的连接方式达到相同效果,期待有人能够试试。
My guess is that a mouse directly connected to the PA32UCG sends a signal that the monitor can actually detect—perhaps one with higher priority than what comes through HDMI. Either way, my long-standing issue is finally solved. I haven’t tested it with a wired keyboard yet, but maybe that works too. Would love for someone else to try and confirm.
最后,我的这台 PA32UCG 依然存在问题。如果保持休眠状态,它的风扇会自动运行,噪音很让人困扰。如果关闭显示器,那么等到下次重启时,并不能保证每一次都能找到来自 HDMI 的信号。解决方法是等到显示器的启动画面出现的同时,迅速敲击连接到电脑上的键盘,如果时机刚好,那么显示器可以顺利工作。否则,就需要再次关闭显示器,然后重启。
That said, my PA32UCG still has issues. If it stays in sleep mode, the fan kicks in and makes an annoying noise. If I turn the monitor off, the next startup doesn’t always detect the HDMI signal. The trick is to hit keys on the keyboard right as the monitor powers up—get the timing right, and it works. If not, it’s back to turning it off and rebooting again.
在此之前,我已经放弃了唤醒休眠状态的 PA32UCG,每次都用关机-重启的方法让它正常工作。现在,我终于有了一个相对简单容易的办法,谢天谢地。大部分时候,华硕的都产品让人赞叹不已,而有些时候,你很难相信你手上的这台机器竟然是华硕的产品。
Before this, I had completely given up on waking the PA32UCG from sleep—I’d just turn it off and back on every time. Now, finally, I have a reasonably easy solution. Thank goodness. Most of the time, ASUS products are brilliant. But sometimes, it’s hard to believe what you’re holding is made by ASUS.​


------



Update:演砸了

 


在《槽边往事》无论我说了什么,最好要把前后交代得清清楚楚,因为将来总是会有人来翻旧账。今天早上我说在闲鱼上下单了一款罗技的垂直鼠标 MX Vertical,并且说是半价。那我估计将来就会总有人问:那你的那款垂直鼠标呢?

没有了,因为我演砸了。二手买家本来上午答应得好好的,说是中午回家拿了充电器一类的配件下午就给我顺丰出来。等到下午我去查看进度的时候,发现订单取消,货款原路退回。对方之前发了一堆消息来,告诉我说很抱歉,找不到配件了,要求我取消订单。看我没回应,就自行退款,关闭了交易。

我有点怀疑,是不是因为我没有「小刀」砍价,也没有说「您好,我是一名大学生】,直接就付款,所以在那个平台上看起来行为就很诡异。卖家惊惧之下,觉得可能有内鬼,果断停止交易。

总之是演砸了,没有MX Vertical,没有半价,什么都没有。不过,由于之前我看到留言区许多读者提到「轨迹球鼠标」,内心对此很是好奇。所以我突破了耳边善良天使的怒吼:「你又不是章鱼,一双手你能同时用几个鼠标?!」---破---破---破---果断入手了一款罗技 M575 轨迹球鼠标。现在,我就是用这款是鼠标配合键盘在输入这些文字。

能用,完全不符合我的习惯,不完全符合我的直觉,所以现在跌跌撞撞,经常按错键,然后不得不停下来想一下为什么。和早上那款国产垂直鼠标相比,差别是天上人间。

但我不打算放弃---放弃的人应该很多,二手平台上这一款鼠标供应量相当充足,降价幅度也相当喜人。记得早上脱不花曾经对我转述过某人的研究结果:1、现有的阿尔兹海默新疗法都是扯淡;2、「只要活得长,谁都逃不掉」。那我就想,也许让大脑经常别扭一下,不得不学习一点新东西形成一点新习惯烧制几条新回路,搞不好能够延缓阿尔兹海默的到来。

所以现在我的方案就是每台电脑配两个鼠标,轮换着用。大脑一旦适应了谁,立即换一个让它不适应一下。写到这里,好像我在使用上已经娴熟了很多,误触开始降低频率,控制光标也变得越发精准,人的适应性真的是令我赞叹。

事情就是这样,没有MX Vertical了,现在是 M575 轨迹球,将来不要又来问问问,谢谢合作!




------


牛马之辞

 


最近,我刚换了垂直鼠标。之前得了朋友送的一台新电脑,有些世俗的欲望就很自然地沉渣泛滥起来,忍不住要去​碰碰各种电脑配件。很久不逛电脑外设店,​一旦进去之后就发现了新世界。
比如说我曾经讲过,DIY​ 一台组装电脑是成人的乐高游戏。现在我才知道,​其实更流行的成人乐高是 DIY 键盘。看到那么多人在买键帽、键轴、键盘壳,自行组装成各种风格各种功能各种键数的键盘,每一样动辄几千上万的销量,低头再我手头这款购于 2016 年 2 月 19 日的 Filco二代青轴侧刻 87 键忍者键盘, 忍不住有些忧伤。不过,再看到价格和 9 年前相比只降了 10 块钱,我又觉得还能再战​几年。
除了 DIY 键盘之外,​另外一个新世界是垂直鼠标。其实,我很早就知道有这款产品存在,​据说护腕能力一流。但是我心中始终有些疑惑,比如说如果换一种使用习惯的​鼠标,我的小脑究竟能不能很快适应?需要多久?有多痛苦?再比如说我接受了那么大的变化,它究竟能给我带来多少好处,以及潜在的​麻烦可能是什么?​这些话商家和拥趸都不可能公开说出口。从坑跳坑在我看来就没必要了,原坑起码自己​已经暖过。
另外就是价格因素,当时我看的是罗技垂直鼠标,​记得价格是在中百左右。而我是个从十几块钱双飞燕直接跳到几十块钱蓝牙鼠标的用户,一直把鼠标的价格心理锚定在 100块钱​附近,中百对于我而言实在是有点夸张。​我忍不住要问:​那它得好到什么程度啊?
这次去逛我才发现,垂直鼠标早已经成为了​一个族类,远远不止​罗技一家在做。日本、英国以及国内都有厂商在生产。而且造型也千奇百怪,有的是很大一坨,有的像传统鼠标侧面被捏坏了凹下一个槽,而有的则是垂直的一个长方体上面做了两个大按键,还有些甚至就放在食指中指上,像是一个直播​微型麦克风。
后来我想,这么一直看一直选怕是不行。考虑到加蓝牙加 5G 功能都会贵很多,我就先买了一款国产有线垂直鼠标,价格很便宜,​也就是一顿外卖钱。什么功能,什么宣传,什么设计,什么人体工程学都是假的,拿到手里先玩一下才是真的,​看是不是好用易用才是真的。要是根本适应不了,​或者根本不好用,那么说再多好听的也没用。
没想到我上手就能适应,并不觉得别扭,或者是要做什么「改变」​。垂直鼠标的使用习惯依然符合我的直觉:拿着在鼠标垫上移动,光标就跟着​同步移动。依然有左键右键,还是靠食指和中指去按,无非原先是垂直向下去按,现在转个 90°,​像是抠扳机。完全没有想象中的所谓「适应过程」,基本上拿来​接好线就直接用。
反而是我这款垂直鼠标多了一个前进和一个后退键,可以在鼠标上直接操作页面翻​下去或者翻回上一页,这个需要稍微学习一下,不过很快也能掌握,比之前去点浏览器的箭头​效率更高。
在鼠标和键盘之间,我使用键盘的几率更高,毕竟我的主要​动作是打字,而不是点击。因此,使用垂直鼠标带来的利益​在我身上体现得并不明显。尤其是我用的电脑椅有扶手,扶手高度和桌面齐平,于是我在操控鼠标的时候并不需要立腕。这样一来,无论是手掌平行于桌面还是垂直于桌面,对我腕部的压力​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一定要分别的话,那么我承认,垂直鼠标让手​腕的姿态更加自然。我平常把手放在桌面上的时候,手掌也是很自然地和桌面垂直,呈半握拳状,而摊开掌心平放却需要额外的力道去扭转手腕。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许多人去购买垂直鼠标,而且到处大喊「一旦用上就再也回不去了」​?我在自己身上并没有这种狂喜的感觉,于是我就重新跑去翻看了一下​商家介绍和用户反馈。然后我看到了这样一句开头:
「对于每天需要使用鼠标长达十几个小时的用户来说......」。
​这是什么牛马之辞?十几个小时用鼠标​?除了打游戏之外,我这辈子没有​任何事情需要每天用那么久的鼠标。然而,这部分人的确存在,他们的确因为长期弯折手腕而感到疼痛,甚至导致罹患腕管综合征​。每次拿到新工具时,我都把它们当做是新玩具来看待,内心充满期待和好奇,还有​莫名其妙的充实和喜悦。但这次的垂直鼠标却是个例外,当我看到介绍里的那句牛马之辞,我为了一些我不认识的人,为了他们身上的痛苦而​很是伤感。
用电脑工作能够提升效率,然而提升效率的同时却并没有让人多一些休息,反而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甚至是肉体的上的损伤,我不能不说这是个​对于科技进步的辛辣讽刺。而且,垂直鼠标作为一项工具,它的用途是让人可以更长时间持续工作,心无旁骛地加班,那我就​觉得这甚至是有点苦涩了。
最后,我目前用的这款垂直鼠标有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精准度不够,有时候想点什么小目标的时候不是很从容。​于是我又动了邪念---罗技的高端鼠标是不是能好一些?考虑到我年近半百,去买一个价格近半百的鼠标感觉哪里有点怪。所以,我转身去了二手 App,在那里成功买到一款半价​不到的二手货,目前正在路上。​
我觉得这个做法​有天然的合理性:如果一款鼠标的目标是致力于让人延长两倍工作时间,​那么我就应该去用一半的价格拿下。


------


2025-04-15

给好评的个人原则

 


我经常遇见网约车司机、外卖员服务完毕之后要好评的现象。快递员反而很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他们有另一套评分系统?
不过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口头上说「好的好的」,但是未必真的会去给五星​。这是因为我觉得索要好评这件事情,和美国的小费文化一样​变了味。小费本来是顾客为了表示感谢服务之用,现在则变成了一种强制,账单上帮客人写好了几个档次的小费,客人​不选不让走。
好评也是一种感谢,那么最好是我发自内心​真诚地想给,这个五星才有意义。我并没有这样的想法,你提醒我,敦促我,或者要求我给,​那我就会觉得不舒服。一方面这种要求抵触了我的个人意志,哪怕我的个人意志算不了什么,​但那也是我的个人意志,我不喜欢它被扭曲。
另一方面,的确有司机、外卖员的服务做得很好,我也​用五星评价作为赞美和感谢。如果只是索要我就会给予,那么每个给出去的五星对于那些真正​做好服务的人而言并不公平,对于想要参考评分的​其它客人而言也不公平,​索要好评的行为在破坏整个评价体系。
但也​存在着例外。
第一种情况是司机、外卖员的工作刚起步,他们需要一些基础的评分。无论是对平台有个交代,还是需要用这些评分充一下门面,他们都需要。那么只要服务过得去​,我都会依照他们的要求给个五星评价。
理由是人在起步的时候实在是太难了,​我经历过我知道。在我的起步阶段​,当初也曾经得到了许多人的无私帮助。说我要回报这种话很无聊无趣,​但我可以把我当年接受到的善意和帮助继续传递下去---我在今天也可以帮助一个刚起步的人,为他度过这段​艰难的爬坡而出一点点力。
我想,也许他们跌跌撞撞一天下来,晚上查看自己收到一个五星评价的时候,会多一点点勇气,多一点点​坚持,多一点点信心。
第二种情况是恶劣天气,司机、外卖员坚持​出来工作。这种时候,我不会想着天气恶劣我还下单,是不是增加了他们的辛劳和​痛苦。而是会认为,他们的确很需要这份工作,需要这一笔​钱。那么,如果我有需要就会下单,下单之后无论对方是否索要好评,我都会主动给,同时再给一笔​小费。
大风大雨大雪天,人还要骑着电动车在街上奔波,这的确是很​辛苦。那么,既然别人已经选择了这种辛苦,坚持提供服务,那么我作为客人最好给出对这份辛苦的报偿,因为人家要的就是这个。
第三种情况是​额外服务,就是因为我的要求,对方完成了工作​内容之外的事情。比如说我曾经因为叫不到闪送,就叫网约车,请司机把包裹帮我送过去​。送包裹不是司机的本职,去到地方要等人来拿,这同样不是​他的本职,都算是提供了额外服务。
同样的,请外卖员帮忙把垃圾拎下楼扔掉,或者请司机帮我把重物一起抬到电梯口,类似这些事情我都认为​属于额外服务。那么,只要对方愿意帮我这个忙,我都愿意给五星,​也愿意为此支付一笔额外的费用,不能白占别人的便宜。
在以上三种情况下,如果司机​、外卖员开口提出要求,让我给个五星好评,我会认为这是非常正当的要求,给出评价也不会有任何勉强的地方。也正因为我之前做了这些事情,当我敷衍地回答「好的好的」对方时,没有任何内心的压力和愧疚感。我不认为我撒谎了,我也不认为我后续并没有打分算是食言​。
于是在我的小世界里,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我认为都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对待。并且我还认为,这种坚持并非是我个人的事,而是在这个城市运输系统里的每一个人都会因此而或多或少受益。
最后,​我还有个小发现:每次我请求外卖员帮我扔垃圾时,只要我说我愿意付一笔小费,外卖员十个里有九个会立即非常局促,本能地拒绝,说这是自己​顺手的事情,不能收这个钱。对此我是这么理解的:
虽然他们来到了冷漠的都市,但是还保持着小村小镇里的质朴,习惯性地把所有向自己提出的要求当做是某种​「熟人要求帮忙」。大都市里的人利用这一点,就反复占别人便宜,让所谓「帮忙扔垃圾」​变成了一种理直气壮的要求,所以​外卖员习惯性地不收我的钱。
我的解决办法是​一句话:「因为这不是你的工作」---这句话总是能够起效,因为它可以轻易地做出切割,我不再是所谓叔叔伯伯大哥这样的角色,而单纯是个​客人。而工作就是工作,帮忙则是帮忙,​两件事情在都市生活里分得非常清楚。在我看来,承认这是一份工作,不要伪装为亲友邻居街坊之间的互助,才是​基本的尊重。幸运的是,对方每次都​很高兴地接受这种说法,仿佛有个人那么说出来​对于自己意义重大。

------







2025-04-14

毫无必要的锋利

 


东东枪老师在博客时代就以文字而著称,白天他在广告公司奥美上班,下班他就去​写文章玩曲艺。说起来,他可能是国内第一位在郭德纲稍稍展露头角时就去做过专访的人,当时他写出一部​长篇专稿《非著名相声演员》,未来很可能会成为郭学研究文献。

我认识东东枪,甚至还受他邀请去他公司做过​分享会。后来枪老离开了奥美,转行去做文化产业。曾经不止一次提起我当年问他的一个问题,说是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很久,也是后来他职业生涯转换的契机。这个倒霉催的问题如下:

「你​觉得你这份工作是可以做一辈子的么?」

当时我应该刚从云南来北京开始北漂,还带着山里人的朴质,以及长期网络混战养成的锋利。看到他在做广告创意工作,觉得这件事需要高强度持续产生创意,但是转头就成云烟,后续的案子还在不断​迈着正步前来,没完没了。于是,我就直接问出了那个问题​。

放在今天看,我​问的就是一句废话。​在这个时代里,有什么工作是可以做一辈子的?有什么人一辈子可以做同一份工作的?但是东老少年老成,心思细腻,​在这个近乎于废话的问题里,自己咂摸出了别的意味来:和菜头肯定不会蠢到问这种问题,所以他的这个问题也许​别有深意?哦,对了,他其实是在问我,​有没有找到一份值得用一生去投入其中去维持热爱不变的工作?

​事情就有那么恶劣。如果是按照这个思路去思考,那么其实世界上没有几件工作值得一个人用一辈子去追寻。如果一个人受到这个想法的影响,试图在工作中找寻意义,在人生中找寻意义,​那么就可能发生变轨,彻底走上另外的职业生涯,另外一条人生路。

没必要,这完全没必要。

我现在的看法已经​有了很大不同。见过些人,经过些事,我的看法是​:一件事现在能成,那么它就是能成​。一个人​现在能活,那么他就是能活。​意思是什么呢?意思是事情或者人物的成立,有它们内在的逻辑和理由,使得它们得以持续运转下去,而这种逻辑和理由​从外面看其实并不容易看出来。

但是世界上偏生有那么多自信而愚蠢的人,非要去提问,用明示或者暗示的方法去​骚扰对方:​事情是不是有更好的成法?人生是不是有更好的活法​?然后还自以为问题问得很深刻,问得很敏感​,问得很锋利,引发了对方的思考乃至大脑宕机。比如说当年的我,就是这样的人。

生活又不是电视清谈或者播客访谈节目,人际关系也不是面对面采访秀,非得弄出个值得大家​关注和讨论的爆点。任何人都可以穷究​本质、意义、价值一类的问题,一路追问下去,任谁也难以招架,任谁都会产生自我怀疑。

但那是催生出来的,上了化肥的,打了激素的---别人本身并没有这样的一个疑惑,说明果实还在培育,并未成熟,还需要更多时间,还需要更多经历。而且,和思维本质、意义、价值这些问题相比,更为重要的问题是一个人先去认识事情因何得以运转,生活因何得以延续​?在这个观察和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从事情和生活的内部发现近乎于​「道」的存在,也许还能​产生对自己极深入的认知。

而一经催生,横遭打搅,​于是就断灭了这种可能性。什么样的事情,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人生经得起这种拷问呢?​这是你可以一辈子做的事情吗?这是你可以一辈子过的生活吗?这是你可以​一直走到底的人生吗?​大多数人都回答不上来,而且会立即产生出许多困惑和怀疑。

今天在我看来,问「这是什么」、「这是怎么做到的」是好的,好过问「这个的本质是什么」、「这个的意义为何」、「这个究竟有什么价值」这些问题。前者能增强认知深度,后者却通常只能让人困惑。

四十岁之后我​接触到一句话:莫舍己道,莫扰他心。在我的理解里,前半句话的意思是鼓励人们努力去找到属于自己的道,找到之后不要这山望那天反复横跳,同时能认识到每个人的道都不同,不要傲慢到认为自己的道可以​对所有人都合适。

后半句的意思是他人找寻自己的道虽然过程漫长而折磨,有时候看上去甚至很愚蠢,但是这件事情任谁也替代不了,更不用说直接指点出来,或者是硬塞给对方一条​。​这种做法并不是帮助,而是一种扰乱。对方再怎么笨,再怎么慢,​一点点探索,终究有找到的一天,前提是不要被人打搅。

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想我会把问句改为陈述句​:你这份​工作是可以做一辈子的。

很多年之后,听到这句话的人也许会说​:你当年说错了,如今我找到了真正适合我的,​真正可以做一辈子的事情。没错,我的确说错了,但是我认为​这要比多年之后对方宣称我当初说对了要好。如果我们一定要讨论什么意义的话,成就一把刀的刀锋没有任何意义,​挥舞它更是毫无必要。



------





2025-04-13

拔掉一根40年前的刺

 


40 年前我从山沟里进了城,分到了课桌椅,跟上了学习进度,打过架确定了班级地位,放学之后也开始同学约我留下来大家赌洋片和吹画,是一名成熟​的小学生。
四年级的时候,老师指派我和班上的另外两名同学一起去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当时昆明市要举办一场中小学生手工大赛,我们几个不是去培养兴趣,而是去做一个​模型项目然后送去参赛。当时就是这样,​老师指派你做什么,你最好就去做,​听话的孩子最后一定会有糖吃。
我们是每天放了学吃过晚饭之后,再回到学校里,去找一位年轻的男老师,​在他的宿舍里做模型。一开始我很兴奋,「模型」这两个字对于我​有魔力。之前我最多做过橡皮筋驱动的航模飞机,结构非常简单,就是​几片木头用胶水黏起来而已。参赛模型是什么概念?​开玩笑!
去了之后​,我发现我们三个小伙伴就是三个苦力。​老师在一开始对我们说了一句:「​这次我们做个灌溉系统」​。然后就再无任何解释,而是直接给我们派活。先是拧铁丝,把​塑料刷子毛给绑进去。这样绑了一周之后,又给那些刷子毛上绿漆​,然后晾干。再然后是打磨塑料泡沫板,他画好了线,我们切割然后打磨​边缘至光滑。他在这个期间,不知道从哪里去弄了半块废弃的木黑板,用锯子锯开,再用刨子推平,最后再上漆。
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具体每一样东西都做什么用,我们​最终要做什么一个模型,一概没有解释。虽然当时我已经是个成熟的小学生了,但​毕竟是个孩子。这种不解释纯干活的夜晚越是延续,我就越是困惑和烦躁,觉得整件事情无法理解,更让人​觉得乏味。干重复体力活和​制作模型之间,我认为不存在等号,起码当时在那间单身宿舍里​,我不觉得我们是在做模型,起码我们三个同学不是。
穷极思变,闲极蛋疼,有天我干完了手头的​活,就开始趁老师临时离开探索他的宿舍,并且成功找到了一套电烙铁和焊锡​。这玩意儿有点意思,电烙铁放在金属圈里​通电,很快就会升温。这时候再用电烙铁去碰一下卷成一盘的焊锡,金属就会变成液体球,​在电烙铁上颤颤巍巍一跳一跳的,​而且空气中有一股清香味。
很快我就开始了​一项挑战:能用电烙铁​弄出多大的一个液体金属球来。正当我玩得很开心的时候,手不小心抖了一下---毕竟还在发育,神经系统稳定性非常差,控制能力也粗糙,结果一个液态金属球掉落下来,刚好落在我的左手​食指指背上。那玩意儿烫极了,我手上那层才 10 年的人造革怎么抵挡得住​?立即就烫起了一个大水泡,​疼得钻心。
这时候老师刚好回来,看到我在玩他的电烙铁,当场把我暴骂一顿。我当时刚刚受到惊吓,手指又疼,再听到他劈头盖脸的骂声,于是也就炸了,告诉他说​:不玩了,​我以后再来不来你这个破地方了。起身摔门就走。
小孩子哪里能藏得住事?我才三两天没有晚上去做模型就被我妈发现,被她发现​就从来没有好事。先是在家里​又被暴骂了一顿,然后又押送着我带着礼物上门给老师道歉。后来的戏码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相逢一笑泯恩仇,​诸如此类。反正最后模型是做好了​:
旧黑板变成了一个模型沙盘的底盘,磨好的泡沫塑料一层层叠起来变成小山和农田,绑了刷子毛刷过绿漆的铁丝插在​「农田」边上,就变成了一行树。农田也刷了绿漆,刷完之后再涂一层胶水,我们趁胶水没干,把打磨塑料泡沫落下的白色小碎屑撒上去,于是就得到了「庄稼​」。最后,在那高高的小山上,有个铁皮罐头桶,刷了漆,写上了「储水罐」几个字,通过一根管道引下「山」来,接入「农田」里横平竖直满布的塑料管。管子上打了孔,会从孔里往外滋水---这样,一套农田灌溉系统就做好了。
这套东西送去翠湖边的农展馆参加比赛,​我们最后拿到了一个三等奖,也就是 1980 年代的阳光普照奖。​那时候,所有没能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的团队,都肯定会得到一个三等奖。我家人还带着我去现场看过,非常好的活动,一家里有一个孩子参加,能带来十几个、几十个亲戚朋友​,所以现场热闹非凡。
我站在展厅里,看着我们做的那个模型,虚荣心只是维持了一瞬间,​然后有个声音对我说:它和你有什么关系?答案是没关系,它不是我想做的事,而是班主任让我去做的项目。它不是我设计,我构思,我只是个​苦力,甚至在它完成之前,我对于它最终的呈现都一无所知。事实上,学校收到了一份报名参赛的红头文件,校长确定了一名指导老师,班主任确定了三个孩子。然后指导老师确定了项目方案,分解了任务,​并且把细分任务分配给了我们仨。
我们仨,尤其是我,​究竟算什么?​算道具吧我想。因为这个活动叫做中小学生手工大赛,所以里面必须出现中小学生,必须有他们动手参加。但是,这个项目的灵魂部分,最自由的部分,想象力可以​发挥的部分被大人给夺走了。大人已经想好了做什么,我们只是去打下手,最后再把东西放在我们手里,对着镜头傻笑,意思是「这是我们的作品​」。
这不是我的东西,不是我的作品,​因此得到的荣誉也近乎于羞辱。几年之后我上了初中,逃课去看香港录像的时候​偶然听到一句台词:「人在江湖,就像是一个木偶一样身不由己」,我​当场就想泪涌,跟着喃喃反复念诵,它成为了我背下来的第一句港片台词,而不是小马哥的那段名言。
今天我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想起这段往事,感觉心里始终有一根刺没有拔出来。不过,好在我现在年纪大了,没有人可以再把我当做是一个孩子,​我也可以不经允许就自己玩电烙铁。​所以,我用 AI 轻而易举地画出了一套农田灌溉系统模型,比当初的那一套精致漂亮无数倍​。回到四十年前,如果我自己的确想要做个类似主题的模型,​它就正好是我想要的那个样子。
AI 吐出图片的瞬间,我感觉到心头那颗埋藏了 40 年的刺终于被拔了出来。再做一次模型本身毫无意义,但是​这件事完全由我自己做主却很重要,我身后没有站着另外一个人​提着我身上的线也很重要。最重要的是,那种「因为你是个孩子,你做不了」的态度,和这种态度所带来的轻视和不信任,以及因为大人操弄摆布所带来的屈辱感,终于彻底消失。
今天我应该再读一遍《匹诺曹》​。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