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0

何以遣有涯之生

 


刚刚数了一下,我​现在有大大小小 11 个葫芦。窗台上放着 8 个,电脑桌上放着 3 个。没事站在窗前看风景的时候,顺手拿起一个​搓揉一番。写字卡住了,或者等电脑处理图片,伸手拿起一个​又搓揉一番。
哪怕是在两年前,如果你让我去买几个葫芦玩,我怕​也会翻个白眼:难道你觉得我就没有别的事做了?现在,我会在「别的事」三个字上打个问号:什么事?嗯,那些能够产生价值的事情,那些能提升自己的事情,​那些深具意义的事情。​那我不已经持续做了几十年了吗?从幼儿园开始就日日如此​。
几天前,​老妈在电话上突然和我说了一句:「最近你文章的阅读量好像提升了​」。听了这话我很吃惊,​完全没有她老人家还会关注这种事情。​我能理解着里面的逻辑: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过好,具体到这个孩子身上,过好的前提是写的文章有人读,最好有很多人读。于是,​阅读量下降时她会揪心,阅读量攀升时她会欣喜。
但是她老不知道一件事,这种流量过山车我已经在许多年里经历过许多次,为流量高低开心或者揪心这种情绪变化,​已经不大会出现在我身上。流量高就是好,就是强,就是做对了,我如今没这种想法​。
如果我还有,那么我每天就要想办法去写好的文章,写强的文章,写对的文章,​最后再用流量来评估。流量不行,那我就是做错了,写糟了,一篇文章也就​毫无存在的意义---这会带来持续的巨大压力,把我压变形,压成人片。
葫芦没多大价值,全国全年量产,​可以说是穷人的文玩。在 1688 上,山东聊城地区以三块五块的价格一件起批,​通货价格还会更低。淘宝的直播商家买了去,面对镜头配上讲解,按照每个​二十三十的价格卖出去。和各种树籽、矿物、木头、生物遗骸相比,​几乎等于不要钱。
葫芦也没有多少意义,民间喜欢它的原因除了造型,主要是葫芦有「福禄」进家的寓意。我觉得我的福气已经很多了​,再多那就是贪婪,可能​身子会扛不住。至于说到禄,我是白衣,和它就根本没有任何关系。真的要有,可能连文章都不能像现在这么写了。
但就是因为它没价值,没意义,我才买了一堆​回来玩。​在我的家里,几乎没有什么自然物,虽然听起来 11 个葫芦很多,多不过我的电脑和手机​的总数。和各种人造物相比,葫芦算是大自然的产出,​对于我而言是非常独特的存在。
而且,家里的电视音响冰箱马桶乃至桶装水水泵,都对应着明确的功能,都有个用处。​它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可以为我做点什么事。但葫芦和猫一样,​不会为我做任何事,就是​以自然的形态在我家里存在而已。
猫我还经常​抱在怀里撸一下,听听她的小呼噜声。葫芦我都不盘,也不期待什么变色包浆​玻璃底,就是放在窗台上桌面上,偶尔拿起来握在手里,感受一下它的皮质​,它的形状,它的手感,然后转动它看看,想着大自然真是奇妙,可以创造出那么光滑的​立体数字 8 来。
正因为没有价值,没有意义,没有好处,也没有任何实际用途,我拿起一个葫芦的时候会很​放松,​感觉很自在,不会觉得有一只看不见的大手在背后推我,让我一定要去做点什么,而且是现在立刻马上,​否则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这只无形的手驱使我三十年、四十年,让我生命中涌现出做不完的「一定要」、「必须去」和「不得不」​。也提供了我很多价值,很多意义,​每一样都承诺了对我有益。于是我得到了许多小红花、金五星还有​或大或小的某个阿拉伯数字。安排得如此之满,​以至于我在许多年里不曾认真体会一下什么叫做无所事事。如果它当真出现,那么又要像见了鬼一样火速逃离​​。
现在,我手里拿着一枚葫芦。北方在 4 月份播种葫芦种子,6 个月之后的秋天​葫芦长成。农民用剪刀把葫芦带着藤条剪下来,再用塑料卡片刮去青皮,再在碱水里清洗过,最后晾晒干燥成为黄色的​圆润光滑葫芦,轻轻摇晃一下,能听到葫芦籽撞击内壁的​声响。成十上百万个葫芦被收购,分类,定级,再按照几毛几块几十几百的价格批发出去​,其中有几个就在我的面前。
于是,我在水果之外,手里终于​握住了另外一种果实​。也不全然是果实,而是某一年的一个夏天​,葫芦就是那年夏天里阳光雨水​以及风的模样,已经流逝掉的​半年时光凝固下来的样子。的确,我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去忙,要继续去找寻价值和意义。而我现在认为,价值和意义之所以还存在,是因为​我此刻手里这枚无聊的葫芦,我可以做个无聊的人,在这全然无聊的​一刻。​而如果没有这一刻,我可能会极为愤怒地回头嚷嚷:「​别他妈老推我!」​。


------




2025-04-19

在讨论太多AI之后

 


记得我不止一次说过,AI 替代人类的可能反而会让人认真反思自身的价值。但这只是一个观点,从信心的角度来讲,最多算得上是一个见地,但没有任何实证。也就是说,虽然我持有这样一个观点,自己却没有亲身体验过,在自己的身上真切的感受到所谓「反思」的力量。

以言说为主的人都有这个毛病,觉得自己想明白了,那就是做到了。所以在文章里写征服老婆的 108 种办法,看得所有男人都点头称是。等放下键盘起身面对老婆时却永远只有一个姿势,那就是干脆利索地跪下。

不过,昨天我的确有机会用肉身感受了一下​人类自身的价值,原因就是下面这个视频:

我当然可以总结它的卖点说​:不使用电脑特效而完全用传统拍摄手法一镜到底的​ MV。然后大家看到古法,点赞​;纯手工,点赞​;一镜到底,猛烈点赞。但远远不止于此,​对于创作者而言,从这条 MV 里能够看到更多。

首先是为什么​。就是说世界上已经有那么多歌曲,那么多 MV​,要再做一条的理由是什么?这种问题怕是只有人类会问,​AI 不会。AI 不关心这种问题,AI​ 的全部责任就在于回答问题,但并不负责提出问题,尤其是反思性的提问---它没有自我​,也就没有反思的对象。

​接下来是做什么。人类创造出如此之多的作品,居然都在使用相同的一条​答案:做点不一样的东西。AI 完全相反,AI 要尽量做点差不多的东西,写一条很像是专家的回答,编一篇很像是学者的论文,画一张很像是某位艺术家风格的​画作。AI 服从概率统计,​要选出最像的那一个答案。而对于人类而言,如果​像就没有必要做了。

最后是如何做。我​认为这是最复杂也是最动人的一部分。一个想法,一个创意,到一个计划,一个方案,再到一次执行,​中间要越过千山万水。类似《Love》这样的一条 MV,需要一个团队​密切配合才能最终执行成功。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做法,最后却能取得奇妙的协同一致,​这同样也只有人类才能做到。

如果你也参加过成功的团队协作,​那么就一定能够理解那种奇妙的感受:尽管在一开始所有人的意见和做法可能并不统一,但是随着进程的延续,虽然完全无法看到结果,但是每一个参与的人却在心中对于即将创造出来的东西认知越来越清晰,而且所有人的看法也越来越接近---仿佛是目标和结果是先于创造活动存在,大家只是共同合作把​每个人心中统一的模型一起打磨出来而已。

作为反面例子,香港王晶导演说自己去片场探班某位国际大导演正在拍摄的大片,当时才拍到一半,但是大家就已经知道这片子算是完了。 AI 知道吗?无论是成了,还是完了,​它会预先知道吗?

所以,这条 MV 让我有所触动的地方并不在于用不用电脑特效,也不在于一镜到底的复杂调度和配合,古法纯手工从来不构成一个值得​讨论的点。我用古法纯手工写文章,​那是我的选择我的习惯我的便利而已,如果我真把这种工艺当回事,那就是我自己白痴了。动人的地方永远是回答那三个问题​:为什么做、做什么、如何做。看别人的回答,尤其是优秀回答,就是会被被打动。无论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什么作品,​上面都闪烁着人类独有的光辉。

对于自己而言,看别人的解答,对于自己​也会有很大启发。当自己也试图去回答那三个问题时,真正的自我​因此而清晰浮现出来。于是,不会有庄周梦蝶那种疑问,不,我并不在​某个人的梦里。我确知这一点,因为为什么做、做什么、如何做清晰地标定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我。即便我是一本书里的人物,我也因为获得了自我的缘故,可以趁着作者睡觉的时候偷偷修改故事的结局,甚至---悄悄从书页里​起身逃离。

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已经​讨论过太多的 AI,讨论​它能做什么,如何让它去做。但是当我们忙忙碌碌于此,不断追寻日新月异的变化时,​却没有回答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那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让 AI 去做?对,我们要 AI 编程,​但我们要的从来不是一个可以运行的程序,而是那个程序所对应的产品,那个产品所能解决的现实需求。

而这里的现实需求,不是 AI 的需求,不是自己的需求,甚至不全是用户的需求---因为用户在需求得以满足之前,很可能不能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有这个需求。想一想功能机时代里,人们为什么会意识到自己需要在一块玻璃面板上点点划划​抻抻捏捏?然而,人类就是有这个本事,可以凭借生活经验、个人理解和神秘的自发性联想以及直觉,发掘出​这种需求来,并且用前所未有的方式加以解决和满足。

最后,今天的题图其实来自几天前我用 midjourney ​7 画的另一张图。我把它交给 Sora,要求 Sora 把小王子的动作改成​抚摸着狐狸的头。Sora 做到了,但我打赌它并不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做,而我知道,我也知道对于那些喜欢原图的读者而言,看到小王子的手掌落在狐狸头上的那一瞬间,他们内心里会升起的那​种释然---只有能感受到毛发和温度的手​掌才能理解这一点。​



------



2025-04-18

童书观后感

 


作为一名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伯父,我最近在给朋友家的孩子选童书​,幻想此举能够彻底扭转孩子们心目中对我的负面印象,不要每次才见到我进门扭头就跑,那种反应放在《三只小猪》​里才对。

所以我老在挑选童书时慎之又慎,毕竟是为了改善双边关系而​拍马屁,如果拍在马蹄子上就很麻烦。小朋友不喜欢呢?​小朋友读不进去呢?那我岂不是从大灰狼升级为​恐怖且​无聊的大灰狼?

然而,我老毕竟老了,​选书的时候感觉也很头疼。应该选什么书,什么才是所谓「好书​」呢?我哪里会知道​答案,好几十年都没有看过这类书了。而且我非常担心一点,那就是作为成人,我很容易选择那些依照我的标准​觉得很不错,但是孩子根本不会喜欢的童书。

坐在桌前挠头,反复挠头,终于让我想通​了:世间万事万物都讲究一个「缘」​字。小朋友来到这个世界上,遇见一个能送​心仪礼物的叔叔伯伯,那是缘分的体现。遇见一个送自己根本读不进去的童书的​叔叔伯伯,同样也是缘分的体现。​这怪得了谁?谁让你投胎前不做好背调的?就像是去菜场,哪儿有那么多纯瘦肉让你买,不都得肥瘦搭配着点来​吗?

所以想也无益,挠亦无助,​不能光坐着去想,重点是行动起来,够够够,木舞游​爱思!我就去找来一堆童书先行学习,看看这个时代里的童书究竟是写成什么样子。

结论是大部分我都不喜欢。不奇怪,​我本身就是那么一个挑剔的人。

​为什么不喜欢?第一是讲道理的书太多,我老看完感觉这个世界上热心肠的人真多,对着那么小的孩子​就要教各种道理,什么要勇敢要诚实要守时要守诺。这里道理没错,​但故事呢?我记得我还是个小朋友的时候,读童书最大的​动力就是想听故事。

道理是不需要讲的,我那时候的道理很简单粗暴---《小红帽》告诉我们,不听家长的话,在路上到处瞎逑玩,就会被狼吃掉句号。《白雪公主》告诉我们,吃苹果的时候需要​小口小口吃,否则就会被噎死句号。当然,这些道理都是附带的,精彩的是故事本身,比如说剖开狼的肚子能救出奶奶,​森林的七个小矮人睡一张木床一类的事情,都在生活经验之外,​就值得好好看看。

没有故事,或者故事不好,那我就不愿意读。什么团结起来才能打败老虎,什么原谅朋友的过错才能获得友谊,​重要吗?有意思吗?我觉得没意思。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想象力,或者可以这么说,​没有真正的想象力。许多童书都热衷于打造世界观,可能是因为这样好出系列多赚钱吧。我曾经做过一点编剧的工作,知道建立世界观这件事​的难度。不是说空中有六个绿色的太阳,所有人都得用鼻子走路,这就是​世界观,这就是想象力了。​

什么是有想象力的世界观?比如说世界分为两个纪元,​一个纪元很和平,生活很宁静,而另外一个纪元来临时,太阳炽热如火,可以瞬间把人晒成一张皮,没被晒到的人就把这种皮卷起来放好。等到这个纪元过去,再把皮放进水里发一下,于是​人皮就重新变回人---这叫想象力,​这是童话。

我读某些童书,看到作者在展示自己的「想象力」,感觉他们其实是在编程,​一行行写下来全都是定义:世界有六个绿色的太阳,每天有 6 小时,大家晚上睡在风筝上,这里有一种花会吐泡泡,有一只小狗有两个头以梦为食......我都快五十岁了,才读了个开头,因为要记住那么多一条条的设定,也觉得头晕脑胀,不辨西东​,以为是在做 CET-6 英文阅读​理解。

​最后一个问题是过度简单。​怎么讲呢?有些童书对待小读者的态度,​就像是对待智障一样,默认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所以给最简单的​故事,最简单的情节,最简单的描述。小孩子当然不是这样的,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非常强,有些人​在两三岁的时候就表现出极高的情商,可以敏锐地观察到人际关系,并且​利用这一点为自己狂占便宜。

​小朋友完全可以处理复杂,事实上,这是他们的日常---生活里大部分时候大部分事情大部分言谈都太复杂,​都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有影响吗?他们会自行找到和自己有关的部分,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找到自己能够控制能够享受的部分。我要说,这帮小王八蛋过得那叫一个好,经常装傻充愣表示不懂不明白,但是​好处可一点没少落下。

他们当然可以听复杂的故事,​他们当然也能够抓住故事的主干,他们当然也能够从中得到乐趣。他们又不是看邮件的成人,又不是考试的学生,会因为一部分​内容理解不了就焦虑,就绝望,理解不了跳过去不就好了。重点是猴哥的历险​不是吗?重点是爱丽丝又遇见了什么​奇怪的事情不是吗?重点是小女孩能不能用那种叫做什么「荨麻」的东西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做成衬衣,把哥哥们从野天鹅变回人身不是吗?

挑毛病都很容易,挑完一堆毛病之后我又挠了挠稀疏的毛发,​恍然大悟:童书和成人的书都是一回事,大部分都一般般,只有少数精品。​并不会因为是儿童看,所以大部分就自然会精彩。既然如此,那我去选《小王子》好了,很少有一本书能像它那么感性,那么优美,那么忧伤,那么有想象力,同时又是那么复杂,即便是成人也可以读很多遍,每一遍都觉得​它的背后隐藏了什么哲理,​隐喻了什么生活真相。

反正小崽子们耐心好,文字版听一遍,绘图本可以再看一遍,贴纸可以再玩一遍,​动画又可以看一遍,他们又不会厌倦。而且,他们可以自行想象那无数个还没有介绍过的星球上发生了什么,继续编自己喜欢的历险故事。

那如果孩子们不喜欢怎么办?不怎么办,放在一边等着就好,我就是那种乏味的​伯伯,但我也很有​耐心。这么多年里,我老不就是那么等着那些宣称看不懂我写什么,宣称极度反感我本人的读者​回来么?​



2025-04-17

似你这般焦虑不已的父母亲


就我自己的观察,周围那些为人父母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不焦虑​孩子的。焦虑健康,焦虑成绩,焦虑就业,焦虑心理,焦虑恋爱婚姻......我又不好说什么,说了就是「你不懂」,说多了就是「你凭什么​」。
但我我懂一点人,我也懂一点观察生活,碰巧情商也不算高,所以​总可以口无遮拦。
不谈孩子教育,不谈孩子健康,不谈孩子培养,谈家长总是可以的吧?那么,以下的话虽然出自我的本意,但是考虑到其中情商含量极低,所以请酌量口服,同时密切注意观察自身血压心跳​:
就我所见,大部分家长都是一般般的家长。特别聪明,特别好看,特别稳定的家长其实很少,用一句话总结来说,那就是都是​班上的普通同学。​然后普通同学也有学上,也有工作,也谈了恋爱,也结婚生子,也这么一路走到了今天。
那为什么不焦虑一下自己呢?或者说,为什么不焦虑一下曾经的自己呢?因为自己稀里糊涂也就走到了今天。那么,稀里糊涂走到今天​这件事情里,什么才是关键因素?​是自己父母曾经的焦虑么?是他们​给予的某种指导,某种教育,某种纠正么?​他们那时候一周工作六天,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所以,一般般的家长们当初就是那么​靠自己成长起来的,没长歪,也没长坏。
既然如此,是什么让今天的孩子突然无法​自然成长?世界突然到处都充满了致命的陷阱,一次失败就万劫不复的竞争?
因为这是父母对于世界的内心看法,用毫无情商的话来说,那就是面对一个日益无法预测的世界,内心充满焦虑和担忧的父母,不想自己去直接面对,于是就把这个想象出来的世界,尤其是这个世界的暗影投射在自己孩子身上,投射到他们的未来,​这样就可以为别人焦虑,而不是为自己焦虑,​于是可以自我感觉轻松一些。
这个做法我觉得不大公平,也不大客观,​且很有点浪费。
一个人活到我这个年岁,其实已经经历过很多事情,也​亲身体验过不同的时节。如果要说残酷的竞争,当初大学的录取比是从 200:1​慢慢降下来的。如果要说匮乏的生活,当初家家都经历过养鸡种菜凭票购买粮油的​艰难岁月。如果要说动荡的时代,当初所有人也都目睹或经历过不包分配、买断工龄、合同制改革、货币分房改革,连个救生圈都没有就已经​跳进了大海。
我记得在最艰难的时代里,变化最剧烈的时代里,有一句民间俗语曾经给我提供了极强的支撑:「别人能过,咱也能过」​。事实也是这样,并没有什么聪明人从天而降给出条秘密道路,也没有白衣骑士从远方而来伸出援手,都是一群人那么跌跌撞撞地「过」​着,最后也当真就过去了,一直过到今天。

所以,当我看到父母们焦虑「孩子将来该怎么办」时,我就觉得浪费,大家浪费了这种个人经历。这些经历没有转化之后交给孩子,也没有变成孩子「父母当初可以那么走过,那么现在我也可以,这是我们家族的传统​」一类的信心。

当然,也不排除​有的父母可以为孩子安排近乎于无限的资源。从教育到健康,从婚恋到事业,全部配置最好的资源,全部都一早安排​妥当。然后呢?这些东西可以确保孩子将来的​幸福人生吗?​没有人知道答案,倒是常见这个世界上比自己有钱有名有地位有前途的人过得很痛苦,​那为什么占据那么多资源之后人还是不开心呢?

这里我又想说一句情商为零的话​:在我看来,恰恰是因为个人努力加上时代助力,让父母们拥有了一定的能力和资源之后,终于获得了焦虑的权限。彻底没能力没资源,那么大概率是不会焦虑什么的,用张​纸巾盖着肚脐眼当被子睡觉的人要焦虑什么孩子的未来?拥有近乎无限能力和无限资源,同样是不会焦虑什么的,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世界如何运转有另外一套逻辑,在那套逻辑之下,那些焦虑的对象​本身就不构成问题。比如说​:孩子能不能顺利考上大学?

有点能力,有点资源最麻烦​,因为可以很奢靡地焦虑起来。似乎这点能力,这点资源可以做点什么改变,​但是感觉又不大够,或者不确信效果。完全不去做,心里又放不下,总​觉得可以做而没有做,可以做但没做对就会损失全世界一样。​那在这里我又想说一句情商为负数的话:

​别自我恭维好吗?​以大多数人的资源和能力根本改变不了什么。上不能改变自己父母买保健品,下不能改变宠物的散步路径,​中间不能改变伴侣或者是自己最小的一个生活习惯。怎么现在就觉得投入一点资源,动用一点能力,就能「培养」、「塑造」出一个「好孩子」​了?而且,就能​培养得刚刚好,在未来确定无疑拥有一席之地。你要真有那双慧眼,​有那种能力,怎么自己现在不就去跑马圈地呢?​让孩子直接未来做富二代岂不是更简单些?

就此打住吧,像这样任由情商持续下滑,我怕自己​会被所有人群放逐,只能去山里放羊。我也见过一些父母,他们​有一条很清晰的原则:人生首先是自己的人生,孩子说到底也是他人,他人有他人的人生。因此,他们不认为自己有什么「成功」要让孩子必须也继承,也不认为自己的人生有可能让孩子用类似的成长经历「克隆」一份,更不认为孩子必须要拥有某种人生才是正确的,才是恰当的,才能​获得满足。

至于说孩子在未来如果能过得好,他们会​很高兴,但是不会认为那是自己的功劳。在未来如果过得不怎么样,他们也会难过,但也就是能帮就帮,不至于​全量输血。如果过得一般般,他们同样能够接受,因为一般般就是过得去,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处于这种状态里。于是,他们也会因为孩子而烦恼,有时也会暴跳如雷,​但是他们较少受到焦虑的折磨。

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站在我的角度去分析,这种类型的父母和其他大部分父母最大的不同在于​一点:他们能够认知自我,知道自身的限度,并且控制自我的边界。所以,以他们的有限自我,不会膨胀到试图覆盖和控制未来的程度,也不会越界到产生克隆一个自己的镜像注入孩子内心​的野望​。同时,对于他们自身而言,因为清楚知道自身的限度,也不会为时代变化而感到多大的焦虑---因为那改变之力远远超过自身能力边界,​多想也无益,不如多考虑一下晚餐炒什么菜。

​这种心态,这种想法是可以让孩子感知到的,也是可以让孩子去模仿的,所以我猜他们的孩子没有遗传性焦虑​,更容易获得人生的幸福和满足,和资源多少能力高低没什么关系。​



------



2025-04-16

一个解决华硕显示器唤醒休眠失败的办法


我被一台二手华硕 ProArt PA32UCG显示器折磨了很久。
I had been tormented for a long time by a second-hand ASUS ProArt PA32UCG monitor.
它当然是一台很好的显示器,然而无论是它的前任主人还是我,都面临着相同的一个问题:只要它进入了休眠状态,就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它唤醒,唯一的办法是重启显示器。
It’s undoubtedly a great monitor, but both its previous owner and I ran into the same issue: once it entered sleep mode, there was simply no way to wake it up—except by restarting it.
我使用ChatGPT、Gemini、Grok 做了搜索和深度研究,它们根据自己的搜索结果都得出一致的结论:网上有很多起类似的报告,都是华硕显示器用户,区别在于他们的显示器是其它型号。它们建议我更换 HDMI 线,切换为 PD 连接或者使用雷电数据线,说是有用户报告可以碰巧解决这个问题。
I did some deep research using ChatGPT, Gemini, and Grok. Based on their search results, they all pointed to the same conclusion: many users had reported similar issues with ASUS monitors—albeit different models. The suggestions were fairly consistent: try swapping HDMI cables, switch to a PD connection, or use a Thunderbolt cable. Some users had reportedly solved the issue by pure chance this way.
于是我有一段很痛苦的时光,把 Mac 换成 PC,改变电源管理方案,不断更换不同的HDMI 线缆,升级最新固件,诸如此类。然而没有任何积极成果,AI 们认为,这很可能是因为某种设计缺陷,导致有一定几率的华硕显示器就是无法从休眠中唤醒,这纯粹是个运气问题,让我期待下一次的固件更新,也许届时这个问题会得到解决。
So began a frustrating period. I switched from Mac to PC, experimented with different power management settings, cycled through multiple HDMI cables, and updated to the latest firmware. Nothing worked. The AIs concluded that it was likely a design flaw—some ASUS monitors just can't be awakened from sleep. It was pure luck whether yours worked or not. The only hope? A future firmware update—maybe.
今天我非常偶然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事情是这样的:
Today, I stumbled upon an accidental fix. Here’s what happened:
我想尝试一下垂直鼠标,但是我又不想花太多钱,因为我不确信自己时候能习惯这种类型的鼠标。于是,我购买了一个非常便宜的有线垂直鼠标 Delux M 618XS 。鼠标到手,我懒得把线接到我的 Mac 电脑上去,于是我直接把鼠标连接到了 PA32UCG 的USB 接口。
I wanted to try using a vertical mouse, but didn’t want to spend too much since I wasn’t sure if I could get used to it. So, I picked up a super cheap wired vertical mouse—Delux M618XS. When it arrived, I didn’t even bother plugging it into my Mac. Instead, I connected it directly to the PA32UCG’s USB port.
奇迹就这样发生了:当 PA32UCG进入休眠之后,我动一下我的鼠标,随意按几下按键,然后 PA32UCG 居然就被成功唤醒了!我重复了很多次,终于确信可以通过这种连接方式,用鼠标直接唤醒显示器!当然,这个过程会略微有点长,可能要 10--15 秒钟,但这个等待是值得的。
Then—like magic—it happened. After the PA32UCG went to sleep, I moved the mouse a bit and clicked randomly... and it woke up! I repeated it several times and confirmed it: connecting the mouse directly to the monitor allows it to wake from sleep. It takes about 10–15 seconds, but it works—and that's a wait I can live with.
我猜想,直接连接到 PA32UCG 上的鼠标会发出信号,而这种信号的确能被显示器接收并且识别,可能这种信号的优先级要比电脑通过 HDMI 线路传来的信号更高。无论如何,让我头疼许久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虽然我还没有尝试,也许,有线键盘也可以用类似的连接方式达到相同效果,期待有人能够试试。
My guess is that a mouse directly connected to the PA32UCG sends a signal that the monitor can actually detect—perhaps one with higher priority than what comes through HDMI. Either way, my long-standing issue is finally solved. I haven’t tested it with a wired keyboard yet, but maybe that works too. Would love for someone else to try and confirm.
最后,我的这台 PA32UCG 依然存在问题。如果保持休眠状态,它的风扇会自动运行,噪音很让人困扰。如果关闭显示器,那么等到下次重启时,并不能保证每一次都能找到来自 HDMI 的信号。解决方法是等到显示器的启动画面出现的同时,迅速敲击连接到电脑上的键盘,如果时机刚好,那么显示器可以顺利工作。否则,就需要再次关闭显示器,然后重启。
That said, my PA32UCG still has issues. If it stays in sleep mode, the fan kicks in and makes an annoying noise. If I turn the monitor off, the next startup doesn’t always detect the HDMI signal. The trick is to hit keys on the keyboard right as the monitor powers up—get the timing right, and it works. If not, it’s back to turning it off and rebooting again.
在此之前,我已经放弃了唤醒休眠状态的 PA32UCG,每次都用关机-重启的方法让它正常工作。现在,我终于有了一个相对简单容易的办法,谢天谢地。大部分时候,华硕的都产品让人赞叹不已,而有些时候,你很难相信你手上的这台机器竟然是华硕的产品。
Before this, I had completely given up on waking the PA32UCG from sleep—I’d just turn it off and back on every time. Now, finally, I have a reasonably easy solution. Thank goodness. Most of the time, ASUS products are brilliant. But sometimes, it’s hard to believe what you’re holding is made by ASUS.​


------



Update:演砸了

 


在《槽边往事》无论我说了什么,最好要把前后交代得清清楚楚,因为将来总是会有人来翻旧账。今天早上我说在闲鱼上下单了一款罗技的垂直鼠标 MX Vertical,并且说是半价。那我估计将来就会总有人问:那你的那款垂直鼠标呢?

没有了,因为我演砸了。二手买家本来上午答应得好好的,说是中午回家拿了充电器一类的配件下午就给我顺丰出来。等到下午我去查看进度的时候,发现订单取消,货款原路退回。对方之前发了一堆消息来,告诉我说很抱歉,找不到配件了,要求我取消订单。看我没回应,就自行退款,关闭了交易。

我有点怀疑,是不是因为我没有「小刀」砍价,也没有说「您好,我是一名大学生】,直接就付款,所以在那个平台上看起来行为就很诡异。卖家惊惧之下,觉得可能有内鬼,果断停止交易。

总之是演砸了,没有MX Vertical,没有半价,什么都没有。不过,由于之前我看到留言区许多读者提到「轨迹球鼠标」,内心对此很是好奇。所以我突破了耳边善良天使的怒吼:「你又不是章鱼,一双手你能同时用几个鼠标?!」---破---破---破---果断入手了一款罗技 M575 轨迹球鼠标。现在,我就是用这款是鼠标配合键盘在输入这些文字。

能用,完全不符合我的习惯,不完全符合我的直觉,所以现在跌跌撞撞,经常按错键,然后不得不停下来想一下为什么。和早上那款国产垂直鼠标相比,差别是天上人间。

但我不打算放弃---放弃的人应该很多,二手平台上这一款鼠标供应量相当充足,降价幅度也相当喜人。记得早上脱不花曾经对我转述过某人的研究结果:1、现有的阿尔兹海默新疗法都是扯淡;2、「只要活得长,谁都逃不掉」。那我就想,也许让大脑经常别扭一下,不得不学习一点新东西形成一点新习惯烧制几条新回路,搞不好能够延缓阿尔兹海默的到来。

所以现在我的方案就是每台电脑配两个鼠标,轮换着用。大脑一旦适应了谁,立即换一个让它不适应一下。写到这里,好像我在使用上已经娴熟了很多,误触开始降低频率,控制光标也变得越发精准,人的适应性真的是令我赞叹。

事情就是这样,没有MX Vertical了,现在是 M575 轨迹球,将来不要又来问问问,谢谢合作!




------


牛马之辞

 


最近,我刚换了垂直鼠标。之前得了朋友送的一台新电脑,有些世俗的欲望就很自然地沉渣泛滥起来,忍不住要去​碰碰各种电脑配件。很久不逛电脑外设店,​一旦进去之后就发现了新世界。
比如说我曾经讲过,DIY​ 一台组装电脑是成人的乐高游戏。现在我才知道,​其实更流行的成人乐高是 DIY 键盘。看到那么多人在买键帽、键轴、键盘壳,自行组装成各种风格各种功能各种键数的键盘,每一样动辄几千上万的销量,低头再我手头这款购于 2016 年 2 月 19 日的 Filco二代青轴侧刻 87 键忍者键盘, 忍不住有些忧伤。不过,再看到价格和 9 年前相比只降了 10 块钱,我又觉得还能再战​几年。
除了 DIY 键盘之外,​另外一个新世界是垂直鼠标。其实,我很早就知道有这款产品存在,​据说护腕能力一流。但是我心中始终有些疑惑,比如说如果换一种使用习惯的​鼠标,我的小脑究竟能不能很快适应?需要多久?有多痛苦?再比如说我接受了那么大的变化,它究竟能给我带来多少好处,以及潜在的​麻烦可能是什么?​这些话商家和拥趸都不可能公开说出口。从坑跳坑在我看来就没必要了,原坑起码自己​已经暖过。
另外就是价格因素,当时我看的是罗技垂直鼠标,​记得价格是在中百左右。而我是个从十几块钱双飞燕直接跳到几十块钱蓝牙鼠标的用户,一直把鼠标的价格心理锚定在 100块钱​附近,中百对于我而言实在是有点夸张。​我忍不住要问:​那它得好到什么程度啊?
这次去逛我才发现,垂直鼠标早已经成为了​一个族类,远远不止​罗技一家在做。日本、英国以及国内都有厂商在生产。而且造型也千奇百怪,有的是很大一坨,有的像传统鼠标侧面被捏坏了凹下一个槽,而有的则是垂直的一个长方体上面做了两个大按键,还有些甚至就放在食指中指上,像是一个直播​微型麦克风。
后来我想,这么一直看一直选怕是不行。考虑到加蓝牙加 5G 功能都会贵很多,我就先买了一款国产有线垂直鼠标,价格很便宜,​也就是一顿外卖钱。什么功能,什么宣传,什么设计,什么人体工程学都是假的,拿到手里先玩一下才是真的,​看是不是好用易用才是真的。要是根本适应不了,​或者根本不好用,那么说再多好听的也没用。
没想到我上手就能适应,并不觉得别扭,或者是要做什么「改变」​。垂直鼠标的使用习惯依然符合我的直觉:拿着在鼠标垫上移动,光标就跟着​同步移动。依然有左键右键,还是靠食指和中指去按,无非原先是垂直向下去按,现在转个 90°,​像是抠扳机。完全没有想象中的所谓「适应过程」,基本上拿来​接好线就直接用。
反而是我这款垂直鼠标多了一个前进和一个后退键,可以在鼠标上直接操作页面翻​下去或者翻回上一页,这个需要稍微学习一下,不过很快也能掌握,比之前去点浏览器的箭头​效率更高。
在鼠标和键盘之间,我使用键盘的几率更高,毕竟我的主要​动作是打字,而不是点击。因此,使用垂直鼠标带来的利益​在我身上体现得并不明显。尤其是我用的电脑椅有扶手,扶手高度和桌面齐平,于是我在操控鼠标的时候并不需要立腕。这样一来,无论是手掌平行于桌面还是垂直于桌面,对我腕部的压力​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一定要分别的话,那么我承认,垂直鼠标让手​腕的姿态更加自然。我平常把手放在桌面上的时候,手掌也是很自然地和桌面垂直,呈半握拳状,而摊开掌心平放却需要额外的力道去扭转手腕。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许多人去购买垂直鼠标,而且到处大喊「一旦用上就再也回不去了」​?我在自己身上并没有这种狂喜的感觉,于是我就重新跑去翻看了一下​商家介绍和用户反馈。然后我看到了这样一句开头:
「对于每天需要使用鼠标长达十几个小时的用户来说......」。
​这是什么牛马之辞?十几个小时用鼠标​?除了打游戏之外,我这辈子没有​任何事情需要每天用那么久的鼠标。然而,这部分人的确存在,他们的确因为长期弯折手腕而感到疼痛,甚至导致罹患腕管综合征​。每次拿到新工具时,我都把它们当做是新玩具来看待,内心充满期待和好奇,还有​莫名其妙的充实和喜悦。但这次的垂直鼠标却是个例外,当我看到介绍里的那句牛马之辞,我为了一些我不认识的人,为了他们身上的痛苦而​很是伤感。
用电脑工作能够提升效率,然而提升效率的同时却并没有让人多一些休息,反而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甚至是肉体的上的损伤,我不能不说这是个​对于科技进步的辛辣讽刺。而且,垂直鼠标作为一项工具,它的用途是让人可以更长时间持续工作,心无旁骛地加班,那我就​觉得这甚至是有点苦涩了。
最后,我目前用的这款垂直鼠标有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精准度不够,有时候想点什么小目标的时候不是很从容。​于是我又动了邪念---罗技的高端鼠标是不是能好一些?考虑到我年近半百,去买一个价格近半百的鼠标感觉哪里有点怪。所以,我转身去了二手 App,在那里成功买到一款半价​不到的二手货,目前正在路上。​
我觉得这个做法​有天然的合理性:如果一款鼠标的目标是致力于让人延长两倍工作时间,​那么我就应该去用一半的价格拿下。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