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边往事
和菜头的博客 Hecaitou's Blog
2025-03-31
介绍一下我的新头像
2025-03-30
入门算成功的一半
2025-03-29
我家的狗不咬人
2025-03-28
来的不是未来
2025-03-27
先斩意中人
昨晚 GPT-4o 推出了最新的图片编辑功能,互联网上顿时哀嚎一片。
我去看了一下,效果的确拔群。比如说那张著名的双雄战斯基的新闻照片,只需要输入一句话,让GPT-4o 把图片改为吉卜力工作室绘画风格,AI 就可以从图片的最底层开始理解,然后转换风格重新绘制:
(下图来自:@passluo@x.com)
当然,不止是吉卜力风格,你要《南方公园》风格也没问题,而且看起来表现力还要更好一些,这时候你甚至能觉察到吉卜力风格在美化和柔化现实世界,而《南方公园》其实是那么的生猛有力:
想要芝麻街风格也没问题:
所有这一切,只是对 AI 输入一句话的事:请把图片吉卜力/南方公园/芝麻街风格化。结束,句号。
为什么网上一片哀嚎?因为大模型的一次升级,就会最先灭掉紧紧跟随自己的创新者,创业者。你想一下,原先你拿一张自己的大头照,在网上找人帮你变成卡通风格的头像,是不是得交个 5 块钱?对方懂 AI,知道如何建立一个工作流,知道如何微调图片,生成你想要的大头照,这是不是值得 5 块钱?那么,现在大模型可以让人直接用一句话就完成这件事,那么这项微小创新,微小生意是不是就遭遇了灭顶之灾?
这件事情的讽刺之处就在于,AI 现在并没有消灭掉所有拿铅笔给人画素描肖像的画家,但是,它却先消灭了紧紧跟随自己,拥抱自己,甚至是深深信仰自己的那些人。网络上有一句流行语:「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用来形容这种情况再合适不过。
用我经历过的历次互联网创新浪潮和这一次的 AI 浪潮相比,我感觉AI 浪潮有很大的不同。以前通常可以使用的跟随策略+微小创新,在这一轮里好像不是那么好用了。新技术出现,新思路出现,总有挂一漏万的可能,并不能立即解决所有用户需求,所以人们可以利用新技术、新思路去做各自的应用,服务于人群。
比如都是信息推送技术,你可以拿去做推送邮件的服务,你也可以拿去做推送对话消息的即时通讯服务。比如都是照片瀑布流,你可以拿去做图片社交,你同样可以拿去做生活经验分享。没有一家可以同时把这些事情全都做了,于是每个人都可以来点微创新,微创造,共同打造一个巨大的新生态。
但那是过去,新技术,新思路都是静态的,都是非智能的。AI 不是,它每天都在进步和进化,它本身现在越来越能思考,越来越像一个人。原先的创新方式遇见AI,逻辑上就不再成立:你没有办法做一个 AI 暂时想不到,AI 暂时不想做的功能。AI 会想到的,AI 也都会做到的。
刚刚发生的事情,就是 AI 发生了进化。大家原先把它当作一个单一的画图工具,如何思考,如何调整,这一部分工作还是人类自身的,AI 只是根据指令去画而已。现在 AI 升级了,扔一张图片给 AI,AI 能够「理解」画面的内容,背后想要表达的意图。于是,它不再是一个工具,而是像一个真人助手,他理解你的指令,他也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最后你就像是嘱咐人一样,说一句:请把图片吉卜力/南方公园/芝麻街风格化---然后它就做好了。
这里出现了以前早就有的2件事:1、AI 理解了图片的本意。2、AI 理解了各种风格的含义。但是,还有第 3 件事是以前不曾发生的:3、AI 利用新风格去表现图片的本意,保留所有重要元素和线索---这原本是人才能做到的事情。这三点结合起来,AI 一剑斩杀了意中人。
所以,我认为 AI 出现的意义并不局限于让人们得到一种更为方便高效的新工具,而是在于它的强大迫使人们不得不去升级自己的思考方式。否则,今天GPT-4o 可以毁灭一批微小创新者,明天新的 AI 大模型可能会毁掉一批新创公司,一次升级就可以让他们原先的所有业务模式归零。
这一次跟太近,跟太近怕是会出事,这一次创新太微小,太短程,怕也会出事。简单说,AI 有智慧,或者说正在变得有智慧起来,创新者和 AI 比拼脑力,在算力上,在进化速度上来看,我认为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以前那种稍微想一下,想多一点,想深一层,你就可以创新创业的时代过去了,因为 AI 很快就能赶上来,它知道的比你多,想得比你快,想得比你多,想得比你深,但是出手却比你快比你重。
怎么可能用自己的聪明去为一个极度聪明的人开路呢?他不需要啊。怎么可能认为这样靠聪明开出来的路是自己的呢?他不认同啊,他全要啊,他有这个能力。所以,这是思维上的误区,是时候换个不同的想法了。
最后,再贴一些著名场面给大家观赏:
2025-03-26
地震来的那一晚
近期热门博文
-
我打算重开博客。 最近应该有一批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而他们在当年无一例外都开设过自己的独立博客,是很早之前就开始上网的中古网友。 他们的想法我很能理解,重开的契机是网友左耳朵耗子猝然离世。本来死亡是一个终结,但是大家发现左耳朵耗子多年来坚持深耕的博客还在,还记录了他这些...
-
如今我终于开始体会到看似枯燥无聊的跑步所带来的乐趣,哪怕我并不是「真跑」,只不过是训练强度极低的原地超慢跑。我也终于开始理解那些跑者说过的话:「当我开始跑步时,会放下世间的所有烦恼,只感觉到轻松和快乐」。 随着一天天持续的练习,我发现跑起来之后的感受和先前的预想完全不同...
-
多年来一直有读者要求我开写作班,办写作营,我都哼哼哈哈应付过去了。主要有几点考虑: 一、能做事的人未必能教人,这应该是大家都知道的生活常识。擅长某件事和教会他人做这件事,对应的不是同一种能力,否则中小学里都应该是博士后当老师才对。 二、办一个哪怕 10 个学生的班,我个人也没...
-
豆瓣在 2005 年 3 月 6 日对外开放注册,昨天是它的 20 岁生日。到今天我都认为,豆瓣是中文互联网世界最为独特的存在,一度也是最有创意的存在。我在当年 10 月 14 日注册豆瓣,20 年来在那里我标记过 400 本书,700 多部电影。一直到今天我都很喜欢豆瓣,只是如...
-
如果你是 deepseek 玩家,那么以下这几个字你最近应该很熟悉:「 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 」。 deepseek 的官方网站和 APP,从春节前到现在一直在努力应对网络攻击,以及用户高速增长。我看到有传闻说,为了降低服务器负载,一个用户每小时可以使用深度思考功能的...